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省野保站林科院领导检查伯乐树极小种群保护情况
7月1日,浙江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副站长陈华新,省林科院副院长柳新红等领导赴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检查我区伯乐树极小种群工程保护项目执行情况。
在2009年组织开展的乌溪江湿地综合科学考察活动中,专家发现湖南镇华家村焦坑有伯乐树分布。伯乐树又称钟萼木,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为我国特有稀有树种,属古老的孑遗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古地理、古气候方面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加强这一极小种群物种的保护,进一步丰富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经省林业厅批准,我区组织实施“焦坑伯乐树极小种群工程保护项目”。
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是该项目具体实施单位。管理处在采取砌坎培土、清理竞争树种,切实加强已发现伯乐树个体工程保护措施的同时,组织力量,扩大搜索范围,对伯乐树分布点周围260多公顷山地展开了全面调查。2012年8月,在焦坑的天堂山岗附近又新发现一处伯乐树集中分布点。在不到10亩的林地上,共发现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13株,其中最大的一株胸径达31.9厘米。湿地公园管理处技术人员结合伯乐树物候观测,适时采集伯乐树种籽,进行繁殖试验研究,已在湿地公园管理处办公庭园成功繁殖伯乐树幼苗百余株。
陈华新、柳新红等领导实地察看了伯乐树幼苗繁殖情况和焦坑伯乐树分布点生境,对我区伯乐树极小种群工程保护项目执行情况表示肯定,并要求利用已经繁殖成功的伯乐树幼苗,开展回归试验,进一步扩大焦坑伯乐树种群,巩固伯乐树极小种群工程保护成果。